亚太周易研究会
 

根植易学文化研究 促进中华文化复兴

[返回上一页]

       在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全国乃至全球华人投入到中华文化复兴的学习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特别是对中华文化之根——易学文化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为当代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形象思维方法基础。未来的几十年,更是到了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涉及到中华文化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特别是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融合与发展,以及世界人类新文化的形成、建设与应用。 

        首先,我们来共同认识中华文化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的事情。中华文化是中华古人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下逐步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自中华古人从堆石记事、结绳记事到创立用“△”“○”“※”三种符号、伏羲阴阳符号圈点(○和)、再到史皇氏仓颉创立“鸟迹书”象形文字体系,最后发展到现代汉字文化体系,开启了意念、思想用语言表达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大易符号体系、道法自然思想观念的引领下,进一步创立了“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及至后来出现的六十四卦的千变万化,几近神的变化规律,展示了天运自然散则万殊、合则归一的生生不息的全过程”(文《东西方文化异同》常秉义)。 

        所以,有的国外学者说“中国人一如其文化若一盘散沙”,说“中国是一头正在熟睡的雄狮”,时代发展到21世纪,“中国这头雄狮已经苏醒过来了,不过它是一只和平的雄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访问并出席国际会议时向全世界人民发出中国和平发展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一崇高的目标,我们需要重新梳理、提炼中华文化宝藏,完善中华文化,协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总结人类文化(特别是易学文化)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做到在更高阶段和层次上的文化回归与提升。 

        其次,随着西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研究不断深入,当今世界已深受金融危机、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空气污染、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食品污染、土地污染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西方科学文化、生活文化形成的形式思维方式所致,大文豪肖伯纳在信中曾写道:“等到一天,中国把世界各国的各种人全吸收尽了,归化尽了,同化尽了,理想中的天堂便人人可登了”。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说:“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要,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所有这些思想和言论充分说明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是大势所趋,而优秀的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更是人类社会发展所亟需。 

        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发表“二进制的阐述”的论文,副标题是“关于只用‘0’‘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用数字的意义”可知他受益于伏羲所创立的阴阳学说理论。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学说创始人波尔认为中国太极图是对他互补理论极好的解释。如果我们从文化发现先后顺序讲,太极图在先,量子理论在后,实际上便是量子理论对太极图太极理论在微观世界层面进行了极科学的验证。不论如何,基于宏观的东方文化科学体系与基于微观的西方文化科学体系的融合,将给世界文化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但这种融合是文明的融合,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思想、人类更可持续发展长远前途上的文明的融合。这就要求我们易学研究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着眼当今,放眼未来,脚踏实地,向祖国人民甚至向世界人民奉献出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最后,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遵循着“肯定——否定——再肯定”发展规律的历史辩证法的,纵观中西文化历史发展各自的经验和教训,21世纪应当到了吸收中西方文化各自优势、融合发展的时代。就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创新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应当实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和西方文化的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发展战略。中西文化的真正融合,可以推动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们在研究东方古文化易学的同时,应与西方的科学文化相结合,力求在各自领域找到切入点,例如,易学领域研究东方太极,阴、中、阳对立统一及河图、洛书信息体系与西方脑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开展生命科学中灵魂附体借人说话、生命事件痕迹镜像和生命事件预测、生命轨迹趋势,科学生态风水建筑、生命场影响因子组等。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事业更好的发展,进而推进世界人类新文化的形成,并积极开展协同建设,聚合世界各国研究力量开发应用,造福于全人类。 

        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党和国家文化部门、协会领导下,通过全国各地的易学研究同仁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做出有意义的成果报效祖国,促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