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周易研究会
 

易经——阴阳论

[返回上一页]

我们知道易学有理、象、数之说,而阴阳贯穿于理、象、数所有内容之中。阴阳是易学的基础,是易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弄清阴阳概念对于掌握易学十分必要。然而阴阳究竟指什么,好像都知道,但又说不太清,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阴阳的产生引出阴阳概念,力求弄清阴阳的本质。

一 、阴阳的产生

阴阳概念的产生来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产生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在   世界天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人类早期对大自然的变化特别是天文气象变化及其带来的灾害十分恐惧,人们不得不以部落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共同抵御大自然的侵袭,以求得每个个体生命的延续。人们为了认知大自然并防御气象灾害,研究天文气象成为那个时期的首选课题。 所以有意识地观察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以期顺乎自然,求得自身的发展,便成为先民们首要关心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日月星辰的升落隐现,自然界寒来暑往,猎物的出没和植物的荣谢等自然现象,对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长期地观察和研究,掌握了日、月、年的时间计算,并在观测和记录日、月、年的时间过程中,对日出日落、月亮圆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等天象的变换深感恐惑,认为这一切都是由老天主宰的,天是最大的、主宰一切的神明。而这个最大的“天”,总是有白天和黑天两种天象循环往复影响着人们。同时还发现白天和黑天的更替是随着日月更替而更替,而万物也皆与日月的这种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物象。当太阳出来时,阳光万丈,暖意融融,万物在阳光的普照下,呈现出自己应有的景象,古人称其为白天,是昼象;当太阳落下月亮升起时,寒意袭袭,一片黑暗,万物显出另一番景象,古人称其为黑天,是夜象。对于天象出现的这种差别,古人开始疑问,为什么“天”有明有暗呢?为什么“天”有昼夜二种天象呢?古人经过一代代的观察研究,记录了天象变化有这样的规律:即一天之中有昼夜变化,一年之中有寒暑变化,而昼夜和寒暑的变化又循环往复。于是古人将这种天象概括成两类,即把“昼”和“暑”的天象归为“阳”类天象,把“夜”和“寒”的天象归为“阴”类天象。古人为了研究方便,首先选取了最简单易写的符号,划一横杠 “—” 用以 记录太阳出来时或盛暑的天象(这是最原始的用意),并命其为阳,称 “—” 为阳爻,代表“阳”类天象;古人发现昼象过后才发生夜象,于是在符号 “—” 的后面再加一个 “—” , 形成了一个新的符号即 “ - - ” ,以表示 “ 昼 ” 过后的下一个天象是 “ 夜 ” ,并命其没有太阳或严寒的天象为阴,称 “ - - ” 为阴爻,代表“阴”类天象。古人又进一步对天象阴阳类别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天象有阴阳两类之别是由于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所决定。因此索性将“天”归类为“阳”,将“地”归类为“阴”,将“日”归类为“阳”,将“月”归类为“阴”。 《素问 · 阴阳离合论》记载 黄帝问岐伯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 可 见,阴阳之概念的产生最初源于研制历法的过程。历法是对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产生的物理现象的记录和归纳,并将确定的时间法定化。古人在记录天象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存在阴阳之物理现象,而其物理现象又源于太阳与地球这两个天体所构建的体系中其两种能量的转换所为。 随着古人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认识到不仅天象有昼夜、寒暑之阴阳二象,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皆随天象也有阴阳二象之分,如动物和植物分雌和雄,人分男和女。那么地球上无生命的物体有没有阴阳之分呢?古人发现只要是物体(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就会有差异,有生命的物体,其类别差异可以通过性别区分阴阳。无生命的物体,其类别差异可以将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等性质归类于 “ 阳 ” ,将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等性质归类于 “ 阴 ” 。至此,古人得出的结论是:地球之万物皆有阴阳之分, 且天象有阴阳变化,万物也同天象一样也有阴阳变化,天的阴阳变化会影响万物的阴阳变化。因为万物于天地大“阳”和大“阴”之间,故而存在阴阳之分,且同与天地阴阳之变化而变化。事实上,地球自转一周出现的昼夜二象和地球公转一周出现的寒暑二象,都是自然现象,古人将其概括为阴阳二象。由于地球自转或绕太阳公转,因而在地球上产生了阴阳之物理现象,这个物理现象是对整个地球而言的,是地球物理现象,因此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会表现出这种物理现象。于是古人将抽象出的阴阳概念普适万物,认为万物皆由阴阳二元构成,并将万物物象的变化分为阴阳变化,这就是古代阴阳二元论的产生。阴阳二元论的产生和发展,为易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日后古人认知世界并指导社会实践的哲学基础。

•  阴阳的定义

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我们从阴阳的产生中看出,阴阳最初的涵义很朴素,有阳光的部分就为阳,无阳光的部分就为阴。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 是故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 “ (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 这是古代易学家对阴阳概念的阐述。古 人通常将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等性质都属于 “ 阳 ” ;将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等性质都属于 “ 阴 ” 。这等于说,凡是有差异的物质,都可以归纳为阴阳两大类。 古人还进一步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而今人对阴阳的认识,大都是用对立统一法则来解释阴阳。 人们说了几千年的阴阳,至今没有严谨的定义。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阴阳产生的初衷。虽然说阴阳最初的涵义很朴素,但却道出了大问题。古人认为,在一天中有阳光的昼为“阳”,无阳光的夜为“阴”。于是人们习惯地记住了由阳光引申的温暖、明亮等方面的特性为“阳”,由无阳光的黑夜引申的寒冷、晦暗等方面的特性为“阴”。其实最初的涵义还涵着这样的内容:“一天”是一个时间单位,从物象上看是一个整体的天象,并在这个整体天象下存着昼和夜两个表现为温暖、明亮或寒冷、晦暗等具有相反属性的天象。从这个涵义中看出,阴阳的概念是指在一个整体下存在着两个对立的方面。或者说,一个整体事物都是由两个、或两类、或两种、或两方面等对立的部分组成。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 · 阴阳类》中做了高度概括,提出 “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 现代科学让我们进一步得知,天体是由n个体系构成,从地球的角度观察,地球与太阳是一个体系,地球与月球也是一个体系等等。古人观昼夜论阴阳,就是从地球与太阳这个体系(古人对太阳与地球的体系概括成天地)中观察出一对对立的昼夜之象,进而概括出构成该体系的是一对对立的两个方面,即阴和阳。也就是说,从地球与太阳这个体系察看“每天”的天象,是由昼象和夜象这两个相反的部分所组成,反之亦然。但绝不可以说,整个天象(更大的、更复杂的体系)是由昼象和夜象构成。我们可以这样说,整个天象是由天体的n个体系的天象构成。在这里我们用体系这个词泛指事物。体系一词是科学术语,是指 若干有关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某个体系构成的,因此可以将任何一个事物都看成是一个体系,体系的侧重点是讲事物的整体性。单一体系构成简单事物, n 个复合体系构成复杂事物。 例如宇宙就是由 n 个星系和其它未知体系构成的大天体,是个复杂的体系;而其中的星系是一个体系,太阳系中太阳自成体系,地球也自成体系,太阳与地球又构成另一个体系,地球和月球又构成一个体系。往小说,农业是一个体系,工业是一个体系,两个体系合在一起为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基础是一个体系,上层建筑是一个体系,两者合在一起为社会体系;人文是一个体系,宗教是一个体系,甚至每一学科及其内含的各分支均是一个体系;家庭是一个体系,一个人是一个体系;一棵树是一个体系,一簇草是一个体系,一个细胞也是一个体系。大体系里含有无穷无尽的小体系,小体系里含有无尽无量的、可以无穷深入的更小的体系,以此向小不断分解。反过来,众多的小体系又构成了一个中体系,若干中体系又构成一个大的体系,若干大体系又构成一个更大的体系,以此向巨大不断聚合。体系可以分解也可以聚合,其结构如金子塔型。其向下是分解,是一分为二;向上是聚合,是合二为一。《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出了事物体系的结构。

由上所述 ,阴阳的定义可以这样说:阴阳是构成某个事物体系的一对对立的二元物理变量。 这个定义的要点,其一是讲凡是事物都有自己的体系,该体系一定是二元结构,并以二元体系构成了这个事物的整体。所谓二元是指事物的体系必须由阴和阳两部分的变量体系组成,无论是孤阴还是孤阳,都构不成该事物的体系。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如果二元体系只有一对阴阳构成的体系我们称为单位体系,如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阳)和带负电荷的电子(阴)组成一对阴阳结构的体系。如果二元体系是分别由阳系和阴系组成的体系,那么这个体系就一定是由n个单位体系组成的复合体系。如地球,是由以天为阳系和以地为阴系两大部分组成的一个大体系,天系里还分阴阳,地系里也藏阴阳,那么由天地蕴化乃生成的万物皆续分出体系和阴阳,体系套体系,阴阳套阴阳。再如物质的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体系。所以说,在复合体系里的n对阴阳结构,可以组合成更大的一对阴阳结构,如分子里不管有多少个原子组成,其正负电荷总是对等的。其二,阴阳对应是相互而言。事物体系与其阴阳二元是互为对应关系,此事物体系此二元,彼事物彼体系彼二元,阴阳是同一体系内的一对相对而言的变量。如水和火,虽然习惯上称水为阴火为阳,但如果是此体系的水与彼体系的火,彼此仍然构不上阴阳关系,也就是说此时的水火不能互称其为阴阳,必须是同一体系里的水和火才构成一对阴阳关系,才互称其为阴阳。其三,一个事物体系里的二元必须是互为根基共生共亡的两个方面,且由这两个方面即互为对立、排斥、斗争又互相吸引、互相借力、互相彰显,共同构成该事物体系。很清楚,如果阴阳不互为根基共生共亡,那末就不能构成一个体系,例如原子构造体系,就是由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阳)和核外电子带负电(阴)两者即吸引又排斥构成的体系。其四,一个事物体系里对立的二元是物理变量。这里的物理变量有八层意思:一是说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物质力量及其特性;二是两种物质力量是可变的,每一个变量的数值大小可自变 。 如阳盛是由于阳自身的力量增长所致,阴衰是由于阴自身的力量下降所致。三是两个变量互为因变,其数值是此 消 彼 长。四是两个变量可以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该体系的稳定性, 例如原子体系中的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始终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保持原子结构的稳定性。五是 两个变量互向相反的方向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六是两个变量互藏。 即阴中藏阳,阳中涵阴,如凌晨性质为阳,但夜色(阴)尚未退尽,是阳中含阴;而傍晚性质为阴,但白日余晖(阳)未消失殆尽,是阴中藏阳。再如男人也含与其雄性相反的雌性激素,女人也含与其雌性相反的雄性激素。七 是变量的相对性。是指此体系中的阴(或阳)变量可能是彼体系的阳(或阴)变量,如水为阴,但水蒸发变汽则为阳,又如皮肤对于皮下肉来说是阳,但手掌对手背来说则是阴。八是其变量的“量”所涵属的内容多元性。变量的涵属内容可以指 物质、现象、功能、能量、 属性、方位、运动状态等等诸多方面。 比如从能量上看,太阳从初升到落下,对地球而言就是阳能量由弱到强再到弱的过程,也是阳能量与阴能量强弱消长的过程,最终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再如从方位上看,南为阳,北就为阴;东为阳,西就为阴;上为阳,下就为阴;前为阳,后就为阴。从数值上看,如偶数为阳,奇数就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是历史的错误)。

上述阴阳的定义,概括了阴阳的整体性和 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自变、阴阳消长及阴阳转化等全部内容。简单说,阴和阳就是构成单位整体事物的两个对立部分的代名词。再简单说,就是一分为二的代名词。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说, 任何事物都是由n个阴阳二元体系构成的整体,而构成该体系的阴阳运动,导致该事物的变化。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几何中的矩形,矩形的哪两个方面可以组成对立的二元体系呢?不是对边,而是由邻边夹角构成的对立二元体系。一个矩形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由夹角的对边(对立二元)建立的体系构成,那么矩形就是由四个对立二元体系构成的整体,这四对阴阳的消长决定了这个矩形的变化。进一步说,长方体是由24个对立二元体系构成的整体,这24对阴阳的消长决定了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变化。再如一个企业,老板和员工是一对二元体系;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是一对二元体系;产品和市场是一对二元体系。还可以再分,至少企业是由3个对立二元体系构成的整体。家庭至少是由2个对立二元体系构成的整体,丈夫和妻子是一对二元体系,二人结婚后生出孩子,家长与孩子又是一对二元体系。我们说人体是由n个对立二元体系构成的整体,如从人的表里论,外为阳,内为阴;从人的前后论,背为阳,腹为阴;从脏腑论,脏为阴,腹为阳等等。对于复杂的事物而言,在其n个体系中可以找出若干对阴阳及其体系,就是体系中藏体系,阴阳中含阴阳。就像《素问.金匮真言论》在论述人体阴阳时说的那样:“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呈阴,脾也。”甚至在这个体系里的阳元在那个体系里就是阴元,这个体系里的阴元,在那个体系里就是阳元。事物的体系可以细分下去,体系中的阴阳也同样可以细分下去,正如 《素问 · 阴阳离合论》中说: “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

三、 阴阳的运动。

我们已经知道,事物是由阴阳构成的,那么事物的变化是由构成事物的阴阳运动决定的。而阴阳的运动如何启动的呢?《易传》中说: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指阴阳。等于说事物一经成立,便是阴阳一经产生,于是阴阳开始向其各自相反的方向运动,事物就发生了变化。阴阳运动,决定了事物的变化。下表面举例说明:

我们先举一个 物理变化的例子。如走步,应当算机械运动。我们先设定腿往前迈为阳,腿后蹬为阴,然后再分解走步的动作。当左腿向前迈至伸直踏地,这正是左腿由阳至极的过程;左腿一经踏地便立即后蹬,这是阳极过后开始转阴;左腿后蹬到极点,便又开始向前迈进,这是阴极转阳。右腿和左腿动作相同,交替运行:左腿为阳时,右腿为阴;左腿为阴时,右腿为阳,如此反复运行,才呈现出走步状态。从这个例子看出,人立定时,双腿站在原地,无阴无阳,始为太极。当开始走步时,前腿迈,后退蹬,双腿阴阳分始,由前后腿构成了走步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前后腿交替运行,阳极转阴,阴极转阳,于是作为走步运动的整体状态才呈现出来。当双腿阴阳转换的频率加快时,就由走步进入了另一个状态即跑步状态。这个例子说明,由于构成事物的阴阳发生了转换,使其事物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我们从这个例子看出阴阳运动的定律之一是:当阴阳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运动时,阴极转阳,阳极转阴。在这个定律的作用下,事物的运动状态呈现规律性。阴阳转换,是阴阳运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于事物的整个运动中,体现于生活的每个方面。比如,经济领域中的商品交换,就是阴阳转换的一种形式,而且是经济领域中的核心环节。在经济中,如果交换不畅,要么出现循环“梗阻”,要么市场短缺,要么市场过剩。再如人际交流,也是阴阳转换的一种形式,它是人群系统阴阳转换的形式。如果某个个体人际交流不畅且有障碍,那么他在精神上就会生病,这个病就叫自闭症。所以说,阴阳转换非常重要,贯穿于所有的事物的运动中。另外,我们常说的物极必转和物极必反,也是出自阴阳转换的定律。这个定律的作用在现实中举不胜举。比如,哭泣应当是悲伤的表现,但悲伤至极往往会没有哭泣。反而高兴至极却往往会哭泣,这叫喜极而泣。 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力求做到行事有度,使我们变得更加睿智。老子学易,就懂得这个道理,他的体会是: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再看看化学变化的例子。高中化学讲道,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并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或者说原子一般情况下保持稳定不可再分,分了就会爆炸。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等,正负平衡,所以对外才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即不显阴电也不显阳电),化学称其为电中性。如果一个原子受到外力能量 ( 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 …… 等 ) 的作用,从外界吸引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呈现负电现象,化学称这个原子为阴离子;如果一个原子受到外力能量 ( 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 …… 等 ) 的作用,让这个原子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呈现出正电现象,化学称这个原子为阳离子。原子吸收电子的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形成阴离子,其非金属性就越强;原子其失电子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形成阳离子,其金属性也就越强,这说明原子的核外电子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从上述化学知识中我们看到,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为阴和带正电荷的质子为阳构成的,简单说,一阴粒子和一阳粒子构成原子。这就是说,由正电的阳粒子和负电的阴粒子构成了原子的体系。由于原子内部阴阳粒子保持平衡,使得原子存在着电中性的状态,保持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如果从外部角度看原子的电中性,那么其电中性的状态可称为是原子的太极。当原子显现阳或阴(即阳离子或阴离子)时,物质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如果原子由阳(离子)转阴(离子)时,物质就由金属性转至非金属性;如果原子由阴(离子)转阳(离子)时,物质就由非金属性转至金属性。这个例子说明,在物质构成的基本体系中,由于其阴阳(离子)的转换,使物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或为金属性或为非金属性。 我们从这个例子看出阴阳运动的另一个定律是:阴阳运动能够保持平衡,以保持该体系运动状态的稳定性。阴阳平衡的定律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平衡”,这个定律作用于物质构成中,就能够使物质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作用于医学,就产生的中华中医、中药的平衡理论,用以防病、治病。儒家也是根据这个定律,提出了“中庸”的理论,并主张用“和”。当下提出“和谐社会”的理念,也是延续了儒家“和”的思想。可见“阴阳平衡”用处很广,不仅应用于养生、防病、治病等方面,而且还应用于社会治理,处理各种矛盾,以及应用于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

再举一个人事变化的例子。比如一个企业,老板是阳,员工是阴。要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应当保持和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保持阴阳平衡。如果老板只关心自己的利润,忽略了员工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甚至压榨员工的利益,这就是阳盛,而反观员工一面就是阴衰。当员工再也忍受不了老板的强势时,这就到了阳盛至极的时候。阳极一定转阴,这时员工一定会采取各种方式反抗或辞职,这个势态发展下去就是阴盛,而反观老板一面一定是阳衰。所以说,老板离不开员工,员工也离不开老板,老板和员工是一对阴阳的关系,两者组成一个企业的整体,共同维系企业的生存。企业要发展,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就要保持和谐。这就是对企业来说,老板和员工这对阴阳总是互动着,而互动的状态要保持平衡,以维持这个体系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阴阳运动的规律之一,这个规律体现在各个方面。

上述例子中的阴阳运动,包含了 阴阳的自变、阴阳的消长和阴阳的转化。单一体系事物的阴阳运动较为简单,多体系的复杂事物的阴阳运动较为复杂。

总体上讲,阴阳论与矛盾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各有所侧重, 不同的侧重有着不同的应用。阴阳论不仅完全符合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法则,而且还可以看出对立统一的数量变化,并且可以进行数量计算。由此观之,阴阳论更具有物理哲学的特点。